2012/2/7 12:18
寒涼類食物如銀耳、百合等可多吃,而溫熱類如羊肉、狗肉、蝦、韭菜等少吃為妙。
近段時間,李先生經常感到喉嚨干燥疼痛,剛開始沒放在心上,可接下來鼻子接連兩次莫名其妙地流血,這讓他驚慌不已,隨即到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后告知是因為天氣過于干燥,使鼻黏膜變得特別脆弱。加上前段時間熬夜觀賽,煙酒過于頻繁,導致體內產生燥熱從而引起鼻子流血。醫生表示這種癥狀立秋后很容易出現,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病”。醫生只給張先生開了一些滋陰潤燥的中成藥,讓張先生在飲食上加以注意,就能避免秋燥導致的身體不適。
秋燥損傷人體的津液
立秋剛過,近段時間的雨天讓成都市民感受到了秋天的涼爽和愜意。立秋是一年中由熱向冷的過渡節點,氣溫變化較大,空氣濕度偏小,所以古人稱秋季是個“多病”的時節。在這樣一個季節里,如何預防各種疾病成了人們首先關注的問題。
據四川省中醫養生康復分會會長、成都中醫藥大學馬烈光教授介紹,秋燥是指因空氣干冷而引發的咽干、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癥狀。初秋之后雖然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但也經常有“秋老虎”光臨。這段時間空氣干燥,“溫燥”便不請自來,它常損傷人體的津液,引起皮膚干燥、舌紅少津、毛發干枯、大便干結、口鼻咽干、少痰等癥狀。中醫認為“燥”是秋季最易傷人致病的邪氣,夏熱余氣還沒有消失,加上秋季干燥的天氣,使人體水分迅速流失。鼻黏膜也會因為干燥變得特別脆弱,很容易出血。
體弱引發傷風等疾病
馬教授認為,夏秋之交,夏季余熱未消,秋干又來襲,人們在經過了盛夏過多的發泄之后,體液缺乏,燥感顯露,會有不同程度的喉干舌苦、鼻咽干塞等癥狀發生,一不小心,很容易引發傷風、咳嗽、支氣管炎等疾病。此外,“秋燥”還會引起人的皮膚干燥起皺,產生大量的頭皮屑以及導致人心煩意亂等。特別是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常常面臨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和身體上的超負荷支出,當“秋老虎”肆虐的時候,這些問題會更為突出,甚至擾亂人體生物鐘的正常運轉。家里要注意家居的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濕度。可以在家的角落放些盛有水的容器,以增加空氣的濕度。
食療調理體內的干燥
據馬教授介紹,秋燥的產生是由于外在環境的燥熱導致體內陰陽失調,產生燥熱而出現的癥狀。在治療上輕者一般用食療就能調理過來,重者則需中藥藥物進行調理。在平時的飲食上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少吃過油、過甜、過辣、過咸的東西,飲食以清淡為主。第二,多吃粗糧和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的東西,促進排便。因為長期便秘,“火”發不出去,自然灼燒津液了。第三,多運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津液自然充溢。第四,飲食宜偏寒涼,如梨、銀耳、百合等。而溫熱類如羊肉、狗肉、蝦、韭菜等少吃為妙。
秋燥的食療調理需要食用一些性質平和且具有滋陰潤燥、養肺生津作用的藥物或食物,如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燉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參與鴨一起煲湯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調服。同時要注意多喝水以及一些清潤滋補的湯。過于嚴重的秋燥,在飲食調理的基礎上,還應服用滋陰潤燥的中藥,這些中藥需經正規的中醫師根據個體診斷后才能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