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8 18:46
10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節氣?!昂丁睍r節起,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寒露時節護肺保陰才養生
寒露時節,萬物隨著寒氣的增長,逐漸蕭條衰落。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也逐漸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盛。在養生方面,我們要使體內的生理活動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陰陽平衡。根據四時養生中強調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寒露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的陰氣。
秋與肺相應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陰,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具體地說,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補脾胃,又養肺潤腸,防治咽干口燥等癥。
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
由于天氣漸冷,日照減少,秋風蕭瑟急勁,往往使人情緒不太穩定,心情燥動,容易產生悲愁憂傷之感。看到草枯葉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有蕭條、凄涼、垂暮之感。悲憂最易傷肺,故宋代養生學家陳直說:“秋時凄風慘雨,老有多動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神,則忘其秋思。”如若過度興奮激動,使陽氣浮動,很可能引發疾病。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可以平素的興趣愛好為基礎,盡情玩樂寧志、陶冶情操、穩定情緒、提高機體的防燥能力和免疫能力。
過了寒露,天氣由涼轉寒,入夜后更是寒氣襲人。常言道:“寒露腳不露?!斑@就是告誡人們應注意天氣變化,特別要注重保暖,及時增減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腳,以防“寒從足生”。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專家提醒,腳部受涼,特別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輕則引起外感咳嗽,重則可使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
寒露過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用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常言道:“御寒鍛煉自秋始。”寒露時節,為了抵御更加寒冷的冬天的到來,適應嚴寒。應該注意進行耐寒鍛煉,不斷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
此節氣宜食養生湯水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如紅蘿卜無花果煲生魚、太子參麥冬雪梨煲豬瘦肉、淮山北芪煲豬橫脷等。
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選用西洋參、燕窩、蛤士蟆油、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其中西洋參味苦,微甘,性涼,入心、肺、腎經,有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適用于氣陰不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癥;燕窩味甘,性平,入肺、胃、腎經,有益虛補損、滋陰潤燥、化痰止嗽之功,常用于肺腎不足引起的咳嗽氣急等癥;哈士蟆油味甘、咸,性平,入肺、腎經,有填精益陰潤肺的作用,適用于體虛羸弱、肺癆咯血、燥咳日久等癥;石斛(楓斗)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腎經,有滋陰潤肺,益胃補腎,健腦明目,降火良藥,并具生津止渴,補五臟虛勞,清肺止咳,防感冒等功效,這些都是秋季進補的精品。

柿子: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癥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干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