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15:23
不當減重、營養失調…早發性更年期病例增1成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表示,女性40歲以前停經、卵巢功能無法恢復,就稱為「早發性更年期」,近十年來,臨床出現的病例約增加1成。
早發性更年期的發生原因,除了子宮內膜異位癥、多囊性卵巢、天生的卵巢濾泡數量少等婦科疾病之外,減重速度太快、嚴重的營養失調、睡眠障礙、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因罹患癌癥接受放化療,或是長期暴露在大量環境和飲食毒素之下,也都可能是導致卵巢提早停工。
20歲不來經…她出現類更年期癥狀
除了更年期年齡下降之外,婦產科門診也常見許多年輕女性,因采取不健康的減重方式,10幾歲就出現亂經或月事根本不來,甚至「類更年期癥狀」的情況,若長期仗著「年輕就是本錢」的想法虛耗健康,恐讓病癥惡化。
甫出書《我救回我自己》的Mia就是一個例子!今年26歲的Mia,初經發生在小學三年級,但是上了中學之后,經常熬夜又偏食,跟著同學一起減重, 但是快速瘦身的結果卻造成經期延后,月經變成「季經」或「年經」,年僅20歲就被婦產科醫師診斷為「類更年期癥狀」,雌激素(E2)趨近于無,可能需服用 荷爾蒙藥物一輩子。
當時的Mia,月經異常又面黃肌瘦,精神也出現焦躁、憂郁的情況,甚至有2年時間飽受失眠所擾,每晚只能眼睜睜盯著天花板落淚,無法沉睡。幸好,在 一次住院后,她調整生活習慣,除了持續服用雌激素之外,強迫自己均衡飲食,且養成規律運動、打坐抒壓和睡前泡腳的習慣,終于讓卵巢「復工」,月經乖乖報 到!
月經遲到快就醫 降低骨松和婦癌風險
郭安妮醫師表示,月經周期是判斷卵巢功能正常與否的指標之一,正常的月經周期是21至35天,除了少女初經來潮內2年、卵巢發育還不穩定,無法做為 判斷依據之外,之后只要有一次亂經的情況,就應盡快就醫,找出病源,對癥治療。若月經不規則的情況遲遲不治療改善,體內動情素不足,易增加骨質疏松、子宮 內膜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