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1 14:15
前段時間關于食鹽加碘的爭論尚未平息,如今五花八門營養鹽的問題又甚囂塵上。消費者必須明白一個科學常識:任何營養成分都是適量才有益,過量則會危害健康。
誰適合吃營養鹽
鹽是百味之首,對營養和健康而言,鹽也是一種既不能少,又不能多的營養物質。
營養鹽是指強化了除碘之外的營養素的食鹽,如鋅、鐵、鈣、硒、核黃素等。這些強化的營養素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鋅最主要的作用是促進智力發育和生長發育,鐵對改善貧血有好處,硒是抗氧化營養素,核黃素缺乏會發生皮炎、口角炎等。一般來說,鐵鹽不再加碘。
低鈉鹽(如鉀鹽、鎂鹽)是替代鈉鹽的不錯選擇。高血壓患者、預防高血壓的慢性病患者、口味重的人群,都應該常常食用這類鹽。一方面可以避免鈉攝入過高帶來的疾病風險,另一方面對血壓的控制也有好處。但這些鹽也不可多吃。食品的咸味由鈉產生,因此同樣重量的低鈉鹽產生的咸度不如普通鹽。如果通過加大低鈉鹽的用量來獲得同樣的咸味,那么低鈉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偟膩碚f,在實現相同咸度的前提下,低鈉鹽可能會對減少鈉的攝入有一定幫助。
碘鹽是強化了微量元素碘的食鹽。碘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在人體內能合成甲狀腺激素,對人體的基本生命活動、體格發育、腦發育都有重要作用。如果食物中缺乏碘,人容易患上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和地方性克汀病。我國是世界上嚴重缺碘的國家之一。從1995年起,我國政府全面推行使用碘強化食鹽,用以防治碘缺乏癥,全國居民的碘營養狀況得到了根本改善。
在缺碘地區大力提倡碘鹽,在低硒地區大力提倡硒鹽,在健康人群中推廣低鈉鹽,都是有效降低疾病發生風險的手段。對于普通健康大眾而言,少吃鹽,以碘鹽為基礎,配合各種營養鹽應是聰明的選擇。
鈣鹽鋅鹽 營養補充意義不大
通過營養鹽來補充營養并非唯一的選擇,更不能因為包裝上寫著“營養鹽”就無限制食用。身體所需營養應主要由食物來補充。許多食物中鈉含量豐富,如洋姜、鲅魚、醬油。醬菜中鈉含量都在5%以上,因此營養鹽也要吃得適量。
另一個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是,吃了營養鹽是否就能獲取有效的營養素?實際上,碘鹽與硒鹽的成功就是很好的范例。這兩種營養素通過鹽的攝入,覆蓋了幾乎目標人群的96%,攝入量達到推薦標準的60%以上,大大改變了我國碘缺乏和地方性硒缺乏的狀況。而人體對鈣的需求量比較高。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標準是18歲以上成人和老人每天800~1000毫克。而根據鹽的攝入量(6~10克)和加鈣鹽中的含鈣量(0.25%~0.55%)計算,從鹽中獲得的鈣只有25~55毫克而已。這點量對于人體的鈣需求來說,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梢哉f對消費者而言,鈣鹽實際上是一個營養安慰劑而已。
其他微量營養素(如鋅)也是如此。按照強化營養鹽行業標準,鋅添加量最高為140毫克/公斤。如果一個人每天攝入6克鹽,那么鋅元素則不足1毫克,而成人每天需要11.5~15毫克的鋅。由此可見,1毫克的攝入量也可以忽略不計。
鹽與高血壓的不解之緣
1克鹽中60%是氯,40%是鈉。鈉是人體體液交換、血液維持恒定酸堿度的重要組成成分,同時協助維持呼吸調節和腎臟調節,因此鈉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但過多攝入鈉會損害健康。血液中鈉離子濃度過高會引起體內大量水分潴留,造成全身水腫,增加心臟負擔,嚴重的還會導致心力衰竭。
飲食過咸也是造成高血壓的重要原因。鈉離子和氯離子在人體中存在于細胞外液中,與存在于細胞內液中的鉀離子共同維持細胞內外的平衡狀態。當人攝入食鹽過量時,由于滲透壓的作用,會引起細胞外液增多,血容量隨之增多。高鹽攝入還會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總而言之,鈉鹽具有調節血容量、血管彈性和血壓的作用,這也促成了鈉鹽與高血壓之間的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