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尤物视频在线观看-五月天福利免费在线观看-91欧美日韩精品射精合集高潮-青青青草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客戶端
美食天下

飲食健康

飲食健康 食療食補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飲食健康 > 食療食補 > 正文

食療要謹慎,藥食同源有風險

2016/10/24 16:31

藥膳有風險食療需謹慎


掉頭發要吃何首烏,腎虛補枸杞,濕氣重拔罐,怕上火喝涼茶……老百姓的養生食譜上,總有各種各樣的中藥材。電視臺熱播的養生節目、網絡社交媒體瘋轉的養生秘訣,被很多人奉為“金科玉律”。人們習以為常的“藥食同源”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專家表示,中藥也并非完全“無毒副作用”,藥食同源有療效也有風險,必須科學認識。

食療藥膳流行民間

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提供營養,還能療疾祛病。從悠久的中華中醫文化講,“藥食同源”是有起源可究的。而2002年,衛生部也發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丁香、八角茴香、山藥等86種中藥材在列。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新增了人參、夏枯草、當歸等15種中藥材。由此上述可見,藥食同源、藥食通用是成立的,也是相輔相成的。而這些得到專業認可的“藥食同源”名錄,不但可以為百姓健康指點迷津,也可以讓傳統的中醫文化被更多人熟知。

不過迷信和濫用“食療藥膳”,害人不淺。當下很多養生節目、微信養生內容制作粗糙,內容把關不嚴,把本屬于嚴謹性的“藥食同源”,引導成百姓輕而易舉就可在家享用的“便利品”。專家分析,老百姓從節目、微信圈分享來的健康“養生經”,不少都明顯夸大了一些藥材、食材的作用,甚至不負責任隨意配方,毫無科學根據。而老百姓也普遍存在著盲目進補、濫用藥物食品、不懂得藥物配伍等共性問題,造成因養生而惹病的不良后果。

 2015年,浙江東陽一男子連續一個月每天服用何首烏導致肝功能嚴重受損。同年9月8日,云南省賓川縣一村民邀請親朋食用草烏燉豬腳,導致27人出現中毒癥狀。其中6人搶救無效死亡。

此外,迷信“食療藥膳”還導致不少偽科學的產生。

藥食同源也有風險

專家表示,“藥食同源”實踐存在兩個風險:第一,“藥食同源”的中藥材,早期被當作藥使用。人們發現這些藥材比較安全,逐漸當作食品。但“天天吃頓頓吃,是不是絕對安全,這需要認真評估”。第二,“是藥三分毒”,中藥也并非完全“無毒副作用”。臨床上,有一些長期把中藥材當食材吃而導致器官衰竭的病人。

因此要想讓藥膳、食療真正發揮實效,盡可能規避藥膳、食療的內在風險,專家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大方面著手進行。

首先,作為食療主體的老百姓要自覺主動地走出藥材濫用的誤區,提高自身健康素養。要明辨藥物食品,理清藥物配伍,配合醫生指導,切忌盲目進補,是藥三分毒,藥膳也不是越多越好。

其次,老百姓健康依賴“養生經”,更多反映出來的是健康和養生醫學在他們心中的匱乏和健康素養的程度不高。國家衛計委最近的一項統計表明,目前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僅為9.79%,這意味著,每100人中具備健康素養的人數不足10人。所以,普及養生理念和醫藥常識,提升百姓健康素養才是當下相關部門和百姓須重視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真正的醫學、健康學不再神秘,不靠譜的偽健康知識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最受歡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