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1 09:43
導語:頂著A股高端餐飲第一股盛譽的湘鄂情,正在董事長孟凱的帶領下,上演一出三個月起死回生的離奇劇本。
2月28日,一直處于巨虧陰影中的湘鄂情發布業績修正報告,在一季度餐飲行業持續下行的情況下,公司依靠環保等多元產業業績貢獻,預計凈利潤盈利6000萬元至7000萬元,相比去年6840.09萬元的虧損大幅扭虧。而3個月前,湘鄂情2013年度全年業績尚巨虧5.64億元,徘徊死亡線上掙扎。
2013年度,中央“節儉令”威懾下,湘鄂情酒樓餐飲主業虧損得一塌糊涂,其2013年餐飲收入大幅縮減39.57%至7.93億元。
而另一邊,主戰場慘敗的湘鄂情卻對近年來資本市場熱點趨之若鶩。
2013年下半年當環保題材走俏市場,湘鄂情便“識時務”地向環保類資產并購拋出了橄欖枝,在2013年下半年,短短半年時間內拿下了江蘇中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天焱生物質能科技有限公司兩家環保企業的“優質”資產。
到了2014年,題材的輪動又使得影視傳媒并購風生水起。“多情”的湘鄂情似乎又沒有經受起這等誘惑,“大力轉型發展環保行業”的誓言言猶在耳,又一頭扎進了與其主業餐飲以及剛收購的環保資產皆很難發生聯系的影視傳媒行業,而且更同樣是一次并購兩家資產的“闊氣”。
3月8日,湘鄂情宣布收購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公司(以下簡稱“中視精彩”)51%的股權,而此后不到4天,該公司再度發布傳媒資產收購方案-擬收購笛女影視傳媒(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笛女傳媒”)51%股權。
而一波波萌動的多元并購方案背后,湘鄂情的資本玩家已經全然不顧緊張的賬面資金鏈條,繼而不斷向市場撒網從而高點套現。但脆弱的窗戶紙背后,伴隨并購資產業績存疑、多元化并購層層風險,湘鄂情起死回升的并購之路或是一場投資者噩夢。
風險提示一:新購資產業績臨時暴增存蹊蹺
事件:
日前, 一直處于巨虧陰影中的湘鄂情發布2014年一季度業績修正報告,報告稱在一季度預計凈利潤盈利將達6000萬元至7000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840.09萬元的巨大虧損,其同比將大幅扭虧。值得注意的是,湘鄂情2013年度全年業績巨虧達5.64億元。
據其發布的有關業績修正報告稱,雖然2014年一季度度餐飲行業依然持續下行,但此次業績大幅扭轉則得益于公司在2013年中對于環保等多元產業布局的業績貢獻。
2013年7月27日,上半年預虧7000萬元至1.2億元的湘鄂情宣布,擬以2億元收購江蘇中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昱環保”)51%股權,從而正式進軍環保行業。受此消息刺激,7月29日至7月30日,公司股票兩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 20%。
此后僅短短5個月,湘鄂情再度重金出手環保領域并購。12月16日,湘鄂情出資5100萬元持有合肥天焱生物質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天焱”)51%股權。其后不久,又從港交所上市公司中昱科技(08226,HK)手中,以4000萬元收購了江蘇晟宜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晟宜”)51%股權。
及至今年2月11日,湘鄂情再度將合肥天焱剩余49%股權納入麾下,但該筆股權交易價格已經高達3.53億元!
而正是得益于上述湘鄂情在半年多時間內的多次“跨行業”的環保并購,為其在今年一季度帶來明顯的賬面收益。2月28日,湘鄂情的一份業績修正公告中高調顯示,在其預計一季度盈利6000萬元至7000萬元中,合肥天焱和江蘇晟宜分別給公司貢獻了5000萬元-7000萬元、1000萬元的凈利潤。
點評:
于2月11日才完成收購的合肥天焱無疑成為了僅距兩個星期后發布的這份業績修正報告中所提及的“巨幅扭虧”的最大功臣,這家在一季度才完成收購的公司,剛一收購完畢便給湘鄂情帶來的盈利幾乎相當于其一季度總利潤的總和。
由于合肥天焱作為湘鄂情全資子公司,據上述有關業績修正報告中稱其將于2014年第一季度為公司帶來5000萬元-7000萬元凈利潤,則可推算該公司一季度凈利潤總和也即為5000萬元至7000萬元。
2013年12月16日,湘鄂情進軍環保業,與合肥天焱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焱綠色”)合資設立合肥天焱,湘鄂情出資5100萬元持有合肥天焱51%股權。與之同時,合肥天焱整體收購天焱綠色,即合肥天焱新公司成立后,其核心資產即為天焱綠色的存續資產,其將擁有天焱綠色全部核心技術及核心研發經營團隊。
據有關收購材料顯示,2013年1至11月,整整11個月時間內,天焱綠色的營業收入僅為4670.89萬元,凈利潤更是只有1088.22萬元。
此外從該公司公布的有關項目進賬記錄顯示,其主營業務的毛利率約為35%,公司凈利率為23.30%。
而到2月28日,即其與湘鄂情開始合作僅兩個月時間時,湘鄂情便發布公告稱在承接天焱綠色的核心資產之后的合肥天焱的凈利潤就激增逾至5000-7000萬元,這幾乎是2013年其全年凈利潤的5到7倍!
但21綠靴資本記者調查了解到,自去年12月至今年一季度的短短4個月期間,合肥天焱所處的生物質能源設備行業卻并未經歷突飛猛進發展。
據公開資料顯示,合肥天焱從事生物質能源設備的研發、制造和銷售,主營產品為生物質工業燃料,可比A股上市公司為迪森股份(300335,SZ)和長青集團(002616,SZ)。其中迪森股份主營業務為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去年全年營業收入微漲0.96%,凈利潤則因費用收縮和增值稅減免同比增長20%。而至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凈利潤增長幅度也僅為0%至10%。
迪森股份一位內部人士解釋稱:“去年整個行業情況并不是很好,受經濟下行影響,下游客戶回款收縮緊張,公司應收賬款比例也較高,今年一季度情況有所好轉,但整體情況仍不算十分樂觀,更不要提達到業績翻倍。”
而長青集團去年業績則下滑更為明顯,該公司主營為生物質能源設備和生物質發電,其2013年全年營業收入微漲6.82%,凈利潤則同比下滑33.61%。此外,受匯率波動影響,長青集團更預計一季度凈利潤為虧損750萬元至700萬元。
提及一季度的生物質能源設備市場環境,長青集團證券辦人士向21資本綠靴記者直言稱:一季度公司制造業方面的訂單情況較好,開工情況較滿,但主要因為部分客戶因經濟下行原因,將去年四季度訂單轉移到今年一季度投放,造成的業績滯后表現。
“公司生物質能源設備方面一直做外銷出口,今年也開始利用電商平臺向內銷市場滲透。但總的來說,國內市場空間比較有限,訂單突飛猛進的可能性不大,總的來說,若不考慮匯率損失波動,公司一季度各方面經營情況都屬平穩發展。”該證券部人士告訴記者。
相比同行業同比下滑、或微增的業績情況,合肥天焱一季度業績的反向離奇暴漲實在存有蹊蹺。
3月28日下午,21資本綠靴記者致電湘鄂情證券辦,但該聯系電話一直處于占線狀態,截止發稿均未能取得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