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44

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家奶牛場的工人在用機器擠牛奶。
南都周刊8月26日報道 不少奶商拿美國FDA當《圣經》,但FDA在批準激素使用上有很大爭議,其官員也承認了調研數據不完整的事實。對于如何減少牛奶中激素的攝入量,哈佛健康學家的建議是,飲用脫脂牛奶,或者從綠色蔬菜中補鈣。
上世紀80年代,波多黎各發生了一系列的幼兒性早熟病例。三歲的女童已經有明顯的第二性征,還沒有學會走路的嬰兒的乳房已經開始發育。甚至有一些男童必須通過手術來治療日益腫大的乳房。
小兒內分泌專家薩恩斯博士(Carmen A. Saenz)在波多黎各醫學協會的刊物上撰文稱,在97%的病例中,非正常乳房組織的出現都與嬰兒飲用的全脂牛奶有關,因為在停用牛奶之后,他(她)們的癥狀都開始消退。
這種情況和國內現在的圣元奶粉事件頗有相似之處。許多醫生給出現性早熟癥狀的嬰兒的診斷建議都是立刻停止當前服用的奶粉。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一直推廣母乳喂養,但配方奶粉仍然是大多數嬰兒主要的或是輔助的營養來源。根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的規定,除了乳品原料之外,奶粉中只允許加入穩定劑、固化劑、酸度調節劑、乳化劑、抗結劑和抗氧化劑等微量元素。包括雌激素在內的各種激素類成分當然是嚴格禁止的。
WHO的一份報告認為,按照相關食品法典標準生產的嬰兒配方奶粉在營養和安全性上都能成為合適的母乳替代品。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如果源奶中本身就含有激素成分,奶粉成品的安全性就值得質疑了。
在這起國內事件中牽涉進來的就有新西蘭的奶源供應商恒天然(Fonterra)。但恒天然公司的發言人表示,他們并非圣元奶業唯一的供應商,圣元的奶源還包括中國內地和歐盟。另外,新西蘭食品安全局對于激素生長促進劑(HGPs)的使用有嚴格的法律規定:HGPs可以用于豬牛的肉類生產,但被嚴禁用在制造乳制品的奶牛身上。
